首页>新闻 > 正文

物流成本、人工成本上升 外贸企业另觅解题之道

2021-10-25 11:31:05来源:国际商报

海运集装箱“一箱难求”、各种成本上涨、电力紧张,疫情之下,外贸企业正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而在第130届广交会上,记者发现,不少企业正通过创新产品、提升附加值、提供贴心服务等方式破难题、抓机遇。

喜忧参半

“订单不愁,愁的是怎么把货发出去,愁的是劳动力不足。”汕头市坚达实业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王澜告诉记者,疫情对他们企业的影响不大,订单已经排到年后了,关键是物流成本、人工成本上升。

在广交会家居园艺展区,汕头市坚达实业的展台被绿植环绕,吸引了不少采购商问询。这家公司自上世纪80年代成立至今,已经发展为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人造花卉和植物产品数上千的企业,产品深受欧美、东南亚及中东等地区消费者的青睐。

“疫情以前,每个月都可以走40个标箱(的产品),疫情以后,海外运输不畅,成本上升了很多,和两年前相比增长了5倍。比如欧基港,以前一个标箱的运费价格是3000美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了15000美元,甚至18000美元。”王澜坦言,尽管现在国内企业都是走的离岸价格,成本主要压在采购商肩上,但是这个成本同样会影响国内企业订单。“今年,境外采购商虽然基本都会翻单,但是会少订一些了。”

“一箱难求”影响的不仅是采购商的成本。王澜告诉记者,订单做好了,但是发不出去,其实也在影响企业成本。“现在还有20个集装箱的货压在仓库。”

除了海运集装箱紧缺,人工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电力紧张等也是王澜担忧的问题。

王澜说,由于疫情的原因,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都在涨。人造花卉、植物等要用到化工原料、布料、铁丝、塑料等原材料,而在近一个月时间内,主要用料已经上涨了10%,而且招工也难了。“疫情前企业和周边的小企业有合作,开工多时同时能有一千多工人。但疫情后普遍招不到工了,现在企业已经要到江西、广西、福州等地招工,人工成本翻了一倍。”

上海健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外贸经理徐杰坦言,他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现在中国疫情控制得好,企业能正常开工,很多海外的订单都来到了中国,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6月了。不过,成本也上升得厉害。”

“现在只有出去的海运集装箱,没有回来的,这对价格影响很大。我们生产出来的货一放就是几个月,因为客户很难订舱。”徐杰说。

应对有方

面对难题,企业也各展身手,其中有不少是从提升服务入手,深圳市科金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这家公司专营圣诞节饰品、礼品开发生产,公司销售经理刘娟告诉记者,他们大部分订单是走的离岸价,运费上涨压力主要由采购方承担,不过,集装箱紧缺,采购商很难找到货柜。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渠道帮采购商找货柜,今年已经找了几十个,目前今年的订单已经全部出完。

“海外的圣诞节市场都会提前准备,每年5月份前,基本上采购商就下完订单了,5~9月是生产高峰期,订单基本要在九十月份走完。如果10月还没出货,就赶不上圣诞市场了。”刘娟说,今年预计采购商翻单量会很高。

陕西龙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边林娜则告诉记者,一方面他们会提前提醒采购商提早下单、提早订舱走货,一方面也在研究消费市场动向,不断创新产品。

“实际上,我们有一些大客户,他们很早通过调研预测到今年的海运会越来越难,也预测到一些企业无法及时到货、圣诞节饰品需求量会很大。提前下单的这些采购商的货在今年5月份就已经出掉了。对于他们而言,不仅剩下了海运成本,还会抢占市场先机。我们在收到这些大采购商的调研情况后就对所有客户发出了提醒,一些采购商也将时间提前,抢了先机。”边林娜说。

沈阳鑫杰仕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睿颋则坦言,预计集装箱紧缺的情况会持续到明年下半年才会有所缓解,因此,他们也在和采购商积极沟通,将一切环节提前,提前下单、提前备货、提前开工。

“此外,公司也正通过线上服务积极拓展市场。”王睿颋说,公司成立20多年,大部分客户是通过线下展会等传统方式积累的。疫情期间,虽然老客户在翻单,沟通也转到线上,但获客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与新采购商建立合作、如何开拓新渠道都是问题。“我们今年开始触及科技手段,疫情期间搭建了‘云平台’,此外还采用了直播、VR等方式,让客户能更清晰地看到新产品、新技术。”(记者 刘旭颖)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