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 > 快讯 > 正文

郑州:绿色环保装备产业串“珠”成“链”|每日简讯

2023-05-24 11:41:20来源:中国青年网

5月16日,郑州市工信局传出的一条消息令人振奋:郑州市已签约重塑科技、亿华通、中广核等项目,投资覆盖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制氢加氢站建设运营、储氢瓶、氢能装备、车辆示范等。初步形成了拥有整车、燃料电池、零部件、加氢装备等领域优势企业的产业链。


(相关资料图)

宇通研制了燃料电池客车和卡车系列化产品,30多个车型批量生产;郑州重塑科技的燃料电池系统工厂即将投产;亿华通、江苏氢能等项目正在建设。郑州重塑联合韵量科技等企业正推进在郑建设氢能装备产业集群;正星科技在加氢机等领域行业领先;森思达积极布局建设加氢站,拟建氢能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康普锐斯将投资生产加氢装备。

随着郑州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的初步形成,郑州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正在加快推广,以此为标志,全国重要的绿色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基地正在郑州展露雏形。

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环保

装备和服务产业基地

《郑州市“十四五”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规划》,提出构建“1566”先进制造业生态体系。其中,作为着力发展的5个新兴产业之一,绿色环保产业将围绕新能源发电设备、节能装备、环保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节能和环保服务设备等绿色环保产业重点领域,聚焦清洁能源、环保新材料、重点装备再制造、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打造覆盖专用设备、环保材料等领域的绿色环保产品体系,重点发展高效节能非晶合金变压器、WBS系列固定式/移动式节能型螺杆空压机、直驱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机、节能环保金属破碎设备、生活固体垃圾分选处理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等优质特色产品。发挥本地装备制造产业优势,推进绿色环保装备研发与制造。推进绿色环保产业产品制造与应用服务协同发展,推动企业由绿色环保产品制造商向绿色环保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环保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基地。

节能技术装备从“跟跑并跑”转向“创新主导”

设在郑州大学的河南省新能源清洁利用技术与节能装备国际联合实验室,目前已拥有热能系统节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过程传热与节能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换热器工程实验室、工业节能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等,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等20余家国内多家装备设计、制造和使用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传热传质强化及先进装备技术、能量系统优化及余热余能利用技术、新能源高效转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及成果应用,为郑州市节能装备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据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以来,郑州市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实招频出,紧锣密鼓:经开区成功获评河南省碳达峰试点园区,高新区光机电产业园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入运营,华润登封电厂引热入郑长输管网工程开工,《郑州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郑州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相继出台,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成立的温室气体排放测量联合实验室揭牌,碳市场“度量衡”蓄势待发。

目前,全市已完成关停改造16台机组,装机容量239.5万千瓦,实现了主城区煤电机组“清零”,全面完成“双替代”,全市散煤用户“清零”、平原地区洁净型煤取暖“清零”。倒逼企业提标改造和转型升级,全市A、B级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成功申报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完成可再生能源供暖项目58个,实现供暖面积1500万平方米以上。实施周边电厂机组供热改造,新增供热能力1亿平方米。全市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成绩斐然,出租、公交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推广应用全国领先。

能源技术装备从“跟跑并跑”向“创新主导”加速转变。全市煤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郑煤机高端大采高采煤机和薄煤层采煤机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宇通客车、海马、上汽乘用车等整车企业带动比克电池、深澜动力等关键零部件企业集群化发展。宇通新能源客车氢燃料电池车氢耗、低温启动等关键指标及整车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制的“长续航高环境适应性燃料电池公交车”被评为国家重点科技成果。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碳达峰碳中和

2023年,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优化减排措施。开展能源、有色、化工、建材耐材、汽车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控尘、控煤、控车、控油、控烧、控排。推动郑州市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加快淘汰高排放燃油燃气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和气电混动公交车;强化移动源监督管理,实施轻型车和重型车国6b排放标准。

高质量建设“十四五”国家“无废城市”,完成26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助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高起点建设国家碳监测试点。提质建设国家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综合试点,在城市建成区常规温室气体监测站点的基础上,增设超级站和特色站,新建中精度站点,形成高、中精度相结合,功能完善的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在全国碳监测领域走在前列。

围绕持续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三个标志性战役,推动“减煤、稳油、增气、强电、加绿”。到2025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以上,所有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全市天然气消费占比提升至1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3%以上,外电引入占比提升至40%以上,新增并网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约168万千瓦、并网风电装机规模约4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2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积约2500万平方米,积极培育氢能发展,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建成加氢站40座,新建充换电站600座,新建充电桩2.5万个,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1∶8。

责任编辑:

标签:

免责声明

头条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