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多方联动共促价格回稳 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成效初显

2021-07-12 09:41:51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快,对下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一定冲击,备受各方关注。

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连续“点名”、五部门联合约谈、有关部委联合开展对相关品种的保供稳价调查……近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效果显现,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6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99.7%,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

多方联动共促价格回稳

5月中旬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黑色、有色品种价格回落,并在5月底逐步企稳。截至本月初,螺纹、热卷、铜、铝的价格较5月中旬的高点分别回落17%、19%、13%、8%,较年初涨幅收窄到17%、19%、18%、22%。目前,期货与现货价格总体一致。6月以来铜、铝、锌三个品种现货价格分别下跌了9.2%、10%和9.7%。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国家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快的一系列措施,向市场释放强烈的政策信号,既稳定了市场的价格预期,也震慑了投机资金。

尤其对于有色市场而言,6月16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公告称,将于近期分批投放铜、铝、锌等国家储备;6月22日,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开始投放2021年第一批有色金属的国家储备,并定于7月5日至6日在线公开竞价。其中,铜2万吨、锌3万吨、铝5万吨。

“国储选择在此时进行抛储,是结合产业供需的特性,更大程度地加码供给,解决供需错配的问题。”华联期货商品研究员黄忠夏说,此次抛储将会直接抛售给有色金属加工生产企业,是从供需层面缓解下游制造业企业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中旬,电解铜价格为69363元/吨,较6月上旬下跌2758.6元/吨,价格重回7万元/吨之下。铝价也回到了4月中下旬水平,较5月中旬高点跌幅近10%。

当前,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生产平稳,主要金属产量持续增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今年前5个月累计产量达到2695万吨,同比增长11.57%。其中,精铜产量同比增长14.09%;原铝产量同比增长9.95%;锌产量同比增长5.07%。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此前曾表示,对基础原材料的宏观调控来讲,稳价格十分必要和重要。有色金属供需面并未发生改变,成本也不支撑行业出现大幅度的价格上涨。

在煤炭市场,动力煤价格在5月中旬一度逼近950元/吨。面对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高企的煤价让煤炭市场保供稳价压力凸显。

全力推进煤炭增产增供、促进优质产能释放、安排投放煤炭储备、加强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为了确保市场价格稳定,满足发电企业用煤需求,矿企、行业协会、政府三方联动应对挑战。

“经共同努力,煤炭市场供需发生积极变化,产量增加、价格下降、库存回升。”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大型煤炭企业产量稳定增长,全国统调电厂供煤大于耗煤,存煤保持在20天左右的合理水平,东部沿海地区电厂存煤已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预计7月份煤价将进入下降通道。

市场供给增加库存稳定

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6月份,大宗商品供应指数仍处上涨通道,为101.0%,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显示国内大宗商品整体供应量仍在增长。从各主要商品来看,铁矿石供应量受产量和到货量增加的影响,继续增加,且增速加快,本月较上月增加2.4%,增速较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成品油供应量止跌回升,本月较上月增加2.3%;钢铁和化工供应量继续增加,但增速较上月有所减缓,当月较上月分别增长1.9%和0.4%,增速分别减缓1.6和2.4个百分点;煤炭供应量继续下降,当月较上月分别减少1.5%;有色金属供应量较上月减少0.7%,时隔十五个月后,再度出现总量下降的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6月大宗商品库存指数增至100.3%,较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从各主要商品的库存情况来看,钢铁、有色金属和化工库存量止跌回升,铁矿石库存持续下降,煤炭和成品油库存量虽继续减少,但降幅有所收窄。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预计,进入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将陆续出梅,但高温酷暑天气影响施工,需求端暂难放量,加之出口难度增加和当前国内货币流动性同比明显收缩,预计需求端的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市场供大于求的迹象进一步显现,商品库存开始积压,市场淡季特征开始显现。后期随着夏季消费淡季的来临,预计市场下行压力将加大,价格仍有回落的空间。

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决定于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本次释放出的宽松信号,其本质是要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在未来大宗商品可能持续处于高位的情况下,由于近期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难以顺利向消费端传导,会使得中下游企业成本上升挤压中下游企业盈利,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更大,进而会加大就业压力及冲击实体企业投资意愿。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称,下一步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搞好跨周期设计,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亦有宏观经济分析人士表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重要一方面,当前的投资还是相对较弱的,此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与持续时间取决于需求反弹持续性、供给恢复程度、流动性等多个因素,可能会出现超预期上涨情况,成本上升等可能会给企业生产和投资带来的不利影响,此时降准,或许有出于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支撑投资的考量。(记者 刘弋瑗)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