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南昌出台10条政策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 推动“三同”产品上市

2021-02-26 09:05:31来源:南昌晚报

便利企业市场准入、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鼓励企业自建国内营销网络、支持加工贸易转内销……近日,南昌市出台《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10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帮扶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稳定生产经营,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

推动“三同”产品上市

外贸转内销,听起来似乎不难,但要实现转换往往并不简单。

根据《措施》,南昌市提出要便利企业市场准入,在2021年底前,允许企业作出相关书面承诺,通过自我符合性声明的方式,在国内市场销售依据出口目的国标准生产且相关标准技术指标达到我国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出口产品。

同时,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障。支持外贸企业申请专利授权及著作权登记。建立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侵犯商业秘密、商标恶意抢注和商业标识混淆不正当竞争、专利侵权假冒、网络盗版侵权等行为。

在产品方面,南昌市将支持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生产“同线同标同质”产品,即在同一生产线上按照相同标准、相同质量要求生产既能出口又可内销的产品,满足国内中高端需求,吸引境外消费回流。建立“三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开放符合要求的企业及产品信息。加大对“三同”产品质量及“三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畅通线上线下举报反馈渠道,依法公布不合格产品和企业名单。鼓励“三同”企业加强市场推广,在商场、超市等设立“三同”产品专柜。

拓宽外贸销售渠道

由于内外贸市场环境不同,外贸企业在拓展内销市场时面临一些具体困难,包括拓展销售渠道难、生产线转向难、品牌建设难。

为此,南昌市将引导企业对接消费需求。指导出口产品不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外贸企业调整技术指标,改造生产体系,使其产品符合国内准入要求。推动外贸企业从供给侧发力,加大资金、技术等投入,开展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开发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减少同质化竞争,切实扩大高品质、智能化、环保型产品供给,激发国内消费潜力。引导外贸企业生产符合我市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两新一重”)建设需要的出口转内销产品。鼓励外贸企业发展体验式消费、绿色循环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培育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升级。

同时,推动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支持外贸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制定品牌战略,与工业设计机构合作优化企业形象,与主流媒体合作提升产品知名度,尽快打入国内市场。

鼓励企业自建国内营销网络。指导外贸企业了解国内市场准入、销售、结算等规则,借鉴内贸企业成功做法,结合国际营销经验,尽快构建国内营销网络。鼓励有实力的外贸企业并购内贸企业,整合现有品牌和销售资源,建立稳固营销渠道,快速进入国内市场。

金融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

进入国内市场,第一步如何落地?

根据《措施》,南昌市将支持外贸企业积极参加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等各类专题活动,鼓励内贸企业开展订单直采,加强内外贸企业对接。引导外贸企业主动对接内贸企业,利用自身生产优势和内贸企业的品牌、渠道资源,打通产、供、销等环节,开展优质出口产品进商超、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夜市、进步行街等“六进”活动。同时,支持加工贸易转内销。帮助有意向的加工贸易企业寻找国内同类产品代工。符合条件可集中办理内销征税手续的加工贸易企业可先行内销加工贸易货物,再集中办理内销征税手续。

外贸企业关系就业,助力出口转内销,融资、保险等政策扶持亦正加大力度。

根据《措施》,南昌市将指导金融机构根据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特点,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开展应收账款、知识产权、机器设备、仓单、订单、股权等质押融资,重点发展内销保险项下的保单融资,适当降低融资门槛,鼓励发放优惠利率贷款。

同时,南昌市提出,将全力推动国家、省里和我市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对当年度参加线上展览会的外贸企业,给予每个展会每家企业实际参展费不超过70%、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资金支持(已享受省级外经贸发展扶持资金的外贸企业除外)。(记者高学斌实习生王甜甜)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