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业界专家汇聚媒体沙龙共探精神卫生服务新途径

2024-10-10 15:34:24来源:中新网上海

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即将到来之际,由解放日报文化传播中心主办,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公益支持的“精心共筑——精神卫生媒体沙龙”在上海成功举行。活动针对精神卫生领域今年发布的两份报告《精神分裂症——致力政策改革正当时》和《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医疗服务再思考:利用新方法》的中文版内容进行深入解读,以期提高公众整体精神疾病认知水,进一步探索精神卫生服务新途径。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李春波博士、主任医师刘登堂博士、副主任医师曹歆轶博士、主治医师徐丽华博士、对外合作办公室负责人龙江博士、精神科医师姚灏博士,以及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企业事务部高级副总裁殷妤涵女士等精神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分享各自在精神卫生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体会。同时,就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障碍的疾病认知、诊疗现状、医疗从业者与患者群体的困境,以及未来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进行呼吁与倡导的方向等话题也展开了广泛交流。

精神疾病,难以言喻的沉重负担

精神卫生问题正成为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全球每八人中就有一人受到精神健康问题的影响。精神疾病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精神分裂症作为严重精神障碍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其病因复杂,通常被认为与遗传、环境和心理等多因素有关。往往伴随终生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预期寿命,其社会经济影响巨大,远超其他精神卫生疾患。

精神分裂症以三类症状群为特征,主要分为阳症状、阴症状和认知症状。阳症状包括更为大众熟知的妄想、幻觉、言语紊乱等。阴症状则相对隐匿,常表现为情感淡漠、缺乏动力和社交退缩,患者往往失去与外界互动的兴趣。而认知症状极易被人们所忽视,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计划和执行能力受损,造词和思维流畅降低等均可为其表现。

与会专家介绍,早期识别和干预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核心关键,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当前,抗精神病药物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手段,在缓解急发作期的症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对于长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阴症状和认知症状,临床上仍缺乏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未来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策略的优化和治疗结局的改善,需要研究人员和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探索更多创新疗法,同时引入多学科协作和患者及家属参与,从而获得更好的康复预期,为病家带来福音。

携手同行,共筑健康放眼未来

在全球范围内,精神卫生服务仍面临三大主要挑战:首先,患者病耻感依然严重,尤其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障碍。其背后主要原因是社会与公众对疾病认知不足,产生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存在偏见和歧视,患者及家属往往因为病耻感,不敢、不愿及时就医,常常发病多年都未能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同时,在后疫情时代公众对精神障碍的咨询量有所上升,就医需求日益增长,而目前我国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资源仍不足,《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医疗服务再思考:利用新方法》报告指出,中国每10万人约有精神科医生人数为3人,与欧洲部分发达国家每10万人20余名精神科医生(法国23人,德国27人)相比,专业精神卫生人员短缺明显;此外,医疗服务的可及和质量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患者存在难以获得及时、优质服务的情况。

年来,中国逐步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持续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全民心理健康水的提升。尽管国内在政策层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社会范围内对精神障碍的污名化却依然广泛存在,特别是在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障碍领域。患者及其家庭往往因为病耻感、负面舆论等影响,回避公开讨论病情,也缺乏主动寻求帮助的动力,从而延误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时机,加剧了患者的疾病负担,延缓了康复进程。

为了打破这一困境,医疗机构也积极与社会各界携手开展各种创意健康科普行动。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通过“600号画廊”这一创新项目,让精神疾病患者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展示内心世界,既提升了公众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也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减少社会偏见。此外,以“心声公益”为代表的公益组织通过社区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定期举办患者活动,帮助患者及其家庭克服病耻感,增强社会接纳度。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全国宣传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希望通过有关部门与医疗机构、公益组织、企业、媒体等社会各界携手,进一步扩大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覆盖范围,强化疾病科普传播,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精神障碍,消除疾病污名化,减少病耻感,从而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福祉,共同拥抱光明未来。与会嘉宾也提出,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真正回归社会、回归正常生活,离不开医疗机构、公益组织、社会团体、政府和企业等多方支持。

随着创新药物的不断研发,以及全方位创新解决方案的不断发展,期待有更多创新药物的出现解决临床困境,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结局和康复预期,也呼吁各方携手同行,共筑精神健康美好未来,助力患者回归社会。

责任编辑:

标签: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