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 正文

首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完成 北京市气象部门推动“普查+应用”

2020-12-22 08:38:43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11月至12月,作为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北京市房山区和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分别完成试点调查任务,相关工作将在全国展开。试点启动以来,气象部门积极参与,完成致灾危险性调查和风险区划等工作任务。

2020年至2022年,我国开展首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按相关要求,国家减灾委选定北京市房山区和日照市岚山区开展普查试点“大会战”,作为试点中的试点先行探索经验。

北京市气象部门推动“普查+应用”,将试点成果纳入业务系统。其间,收集各类气象致灾危险性信息8170条,绘制风险区划图52张,通过建立一套气象灾害调查数据集和一套多部门资源共享数据集,采取“边普查、边应用”的方式,将普查成果纳入气象防灾减灾业务支撑系统和房山区气象风险预报决策服务系统。实现强天气系统发生对周边范围内的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影响的自动判别和监控提示;完成大风、冰雹、高温和雷电等4类灾种的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编制;与应急管理、规划与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共享承灾体及综合减灾资源等数据;分析评估房山地区主要气象灾害的致灾危险性水平以及不同重现期致灾因子在特定时空尺度下发生的综合强度,完成了7类气象灾害危险性区划图。

山东气象部门注重“重构+创新”,摸清灾害风险底数。

“岚山区没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006年才建有四要素区域自动观测站,历史资料积累时间较短。”山东省气象局总工程师李刚介绍,省气象局采用数理统计法确定参照站,重构岚山区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有效解决了历史资料积累时间短问题。通过与省应急管理厅等部门联动,先后获取各级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海洋、农业农村等部门历史灾情、承灾体、减灾资源、重点隐患等10类数据,相关做法和成效受到山东省减灾委肯定。

山东省气象部门还建立全省和周边省份气象资料网格数据,确定岚山区域相关资料;利用卫星遥感和雷达信息获取要素数据,补充雪灾、干旱、冰雹资料;利用信息扩散技术,针对资料短缺的小样本序列,计算致灾因子在不同分级区间出现的概率;基于分乡镇灾情及统计数据分离灾损信息,开展致灾因子与灾情的相关性分析;创新工程技术冻结机制,确保按时限推进各项工作。

在12月4日的山东省气象局“岚山大会战”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论证会上,山东省普查办专家组、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技术组等单位共7名专家对普查成果进行论证,一致认为普查成果资料翔实,数据可靠,建议进一步加强总结和推广应用。(作者 毛琪 宋歌 陈旻昊 王晓君 叶芳璐)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

    • 青年创投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信息举报和纠错邮箱:51 46 76 113@qq.com